Datacon DNS攻击流量识别 内测笔记

本文总阅读量
Posted by Xiaoxi on April 24, 2019

Datacon-DNS攻击流量识别-内测笔记

Datacon-DNS方向题目一内测记录。

题目

1

数据下载链接:https://804238.link.yunpan.360.cn/lk/surl_yF3jSPEC9QF

解压密码:7K!y$V1+EJ.Yh]=4

内测时题目要求:

一、基础DNS安全问题

题目简介:选手在给定的数据包中通过分析发现围绕DNS展开的攻击等安全问题,赛题数据包大小为2.6G。

答案提交:答案中需要包含攻击发起IP地址、攻击发起时间、攻击结束时间、攻击涉及域名列表等信息

比赛结果

WX20190424-164412@2x

分析思路

考察DNS安全问题,因此首先寻找都有哪些DNS安全问题。

主要思路:

  • 攻击者思路:搜索搜集对应的攻击类型,依据特征进行检测。
    • Google
    • Nmap dns攻击插件
    • Nessus dns攻击插件
  • 防御者思路:
    • 传统厂商检测规则
      • snort
      • suricata

困难与挑战

  • pcap数据包较大,直接使用wireshark分析困难,卡顿现象特别严重,几乎不能分析。
    • 转用Tshark、Edipacp、snort、suricata进行分析
  • 在无具体目标的情况下,进行全盘分析,会相对较累一些,很难覆盖所有常见攻击。主要在于未知有哪些攻击,围绕dns的攻击种类太多。
  • 在背景流量的情况下,攻击可能只存在几秒钟,检测窗口会相对小一些。

时间线

  1. 4小时手工+脚本分析+工具分析

    用于了解数据集,pcap切分、UDP、TCP比率、数据包占比、重传、DNS服务器IP、客户端IP等等

    WX20190307-232432

    WX20190307-232627

    WX20190307-232714

  2. 4-8小时小时(学习Tshark、snort、suricata 规则,并对snort、suricata进行简单魔改,以达到适应该场景的需求)。

    1. snort、suricata为主机型IDS,其有内部IP网段(HOME_NET)的概念。

      • 所有query的目标ip=》映射为HOME_NET

        tshark -r q1_final.pcap -Y "dns.flags.response == 0" -T fields -e ip.dst |sort|uniq -c |awk -F ' ' '{if ($2>=0)print $2 }' > ip.dst
        
      • 请求IP为攻击外部IP

        tshark -r q1_final.pcap -Y "dns.flags.response == 1" -T fields -e ip.dst |sort |uniq -c |awk -F ' ' '{if ($2>=0)print $2 }' > ip.from
        
    2. 定义与修改snort规则,进行dns攻击检测

      如下:

      alert tcp $EXTERNAL_NET any -> $HOME_NET 53 (msg:"DNS zone transfer TCP"; flow:to_server,established; content:"|00 00 FC|"; offset:15; reference:arachnids,212; reference:cve,1999-0532; reference:nessus,10595; classtype:attempted-recon; sid:255; rev:13;)
      alert udp $EXTERNAL_NET any -> $HOME_NET 53 (msg:"DNS zone transfer UDP"; content:"|00 00 FC|"; offset:14; reference:arachnids,212; reference:cve,1999-0532; reference:nessus,10595; classtype:attempted-recon; sid:1948; rev:6;)
      
  3. 具体分析各类攻击,进行检测(8小时+)

攻击与检测

DNS缓存投毒或网关劫持

  • 恶意攻击者控制了你的网关,当你发送了一个查找freebuf.com的IP的请求的时候,中间人拦截住,并返回给你一个恶意网址的IP,你的浏览器就会把这个IP当做你想要访问的域名的IP!!这个IP是攻击者搭建的一个模仿了目标网站前端界面的界面,当你在该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或者付款操作的时候,就会中招。
  • 检测逻辑:
    • 在非劫持情况下,在一定网络下,DNS的域名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。如果发现在一定时间内,一大片域名的IP地址被集体篡改到某个IP,那么其便很有可能被劫持了。(考虑经过一段时间后,攻击暂停,IP又恢复到原始状态)
    • 全局统计domain和ip的对应关系,确认其稳定性。
  • 检测结果:
    • 未发现攻击流量
      • 初步分析:
        • 用脚本过滤出domain和ip的对应关系,观察是否有抖动。结果为无抖动。
      • 可能检测模型有问题,或者无攻击(暂定为前者)

DNS域传送漏洞

  • 一般DNS区域传送操作只在网络里真的有备用域名DNS服务器时才有必要用到,但许多DNS服务器却被错误地配置成只要有client发出请求,就会向对方提供一个zone数据库的详细信息,即允许不受信任的因特网用户执行DNS区域传送操作。 危害: 便于快速判断出某个特定区域的所有主机,获取域信息,如网络拓扑结构、服务器ip地址,为攻击者的入侵提供大量敏感信息。

  • 攻击特征:

    • 攻击步骤:

      • 首先,查询一个域名的ns记录.
      • 然后,对权威服务器进行axfr或者ixfr查询
    • 区域传输攻击一般是AXFR或IXFR(AXFR最常见,为完全区域传送,IXFR为增量区域传送)

      IXFR (incremental zone transfer
      request),是不同于传统的 AXFR (full zone transfer),IXFR 在做 Zone Transfer (DNS 的同步机制) 时,会以差异化的部份进行同步, 而 AXFR 则是以整个 Zone 进行同步

    • 一般数据以TCP传输。

  • 检测逻辑:

    1. 简单判断是否存在dns-zone-transfer攻击

      tshark -n -r q1_final.pcap  -Y "((udp.port==53)||(tcp.port==53))"|grep -E 'AXFR|IXFR' > dns_zone_transfer
      

      确实存在攻击

      1

    2. 调整过滤规则,取更详细数据

      • response中refuse的数据过滤掉
      • 正常攻击前,应该有一个ns查询
      • 具体AXFR的返回包具有很多域名数据(测试发现,攻击者只做了尝试?没有成功)
       tshark -r q1_tmp_00967_20190126002811.pcap -Y "dns.qry.type==252||dns.qry.type==251"
      

      攻击成功的尝试

      tshark -r q1_tmp_00967_20190126002811.pcap -Y "dns.qry.type==252||dns.qry.type==251" -2 -R "tcp.srcport==53" |grep  -v "Refused"
      

      发现其实整体没有攻击成功的流量,只有攻击尝试。

      攻击开始序列9474308-9678865

      tshark -r q1_final.pcap -Y "dns.qry.type==252||dns.qry.type==251" -T fields -e frame.number -e frame.time -e ip.src -e ip.dst -e dns.id -e dns.flags.response -e dns.qry.name -e dns.data  -e dns.flags.rcode > dns_zone_transfer_succ_end
      
    3. 检测结果

      • 攻击ip: 96.199.230.176
      • 开始时间: Jan 26, 2019 00:22:34.008473000
      • 结束时间: Jan 26, 2019 00:28:28.207297000
      • 影响域名列表:
        • 2667(实际没有攻击成功,因为无返回包)

      这种攻击不成功的dns-zone-transfer使用snort检测,可以自己写一个规则:

      alert tcp $EXTERNAL_NET any -> $HOME_NET 53 (msg:"DNS zone transfer TCP"; content:"|00 00 FC|"; offset:14; reference:moxiaoxi; classtype:attempted-recon; sid:9999; rev:6;)
           
      

      snort自带的检测dns zone transfer,针对TCP会检测TCP连接状态(established),因此会把上述攻击过滤掉。

      运行命令行:

      sudo snort -r q1_tmp_00967_20190126002811.pcap -c /etc/snort/snort.conf  -l ./log/ -A fast
      

非法DNS 动态更新:

sudo suricata -c ./suricata.yaml -r q1_final.pcap -l ./log/

攻击由suricata检测出来,警报如下:

WX20190309-142649

alert udp $EXTERNAL_NET any -> $HOME_NET 53 (msg:”ET POLICY DNS Update From External net”; byte_test:1,!&,128,2; byte_test:1,!&,6 4,2; byte_test:1,&,32,2; byte_test:1,!&,16,2; byte_test:1,&,8,2; reference:url,doc.emergingthreats.net/2009702; classtype:policy- violation; sid:2009702; rev:5; metadata:created_at 2010_07_30, updated_at 2010_07_30;)

  • 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,系统管理员为DNS配置仅安全动态更新。通过仅允许可信域客户端计算机自动向DNS服务器注册自身,同时减少管理开销,显着降低了安全风险。但是,在某些情况下,管理员选择使用非Active Directory集成区域以保持与组织的策略兼容。此时,任何计算机都可以向DNS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。即使计算机不属于同一DNS域,DNS服务器也会自动在DNS数据库中添加请求计算机的记录。

  • 检测逻辑,直接调用suricata,然后魔改一个输出插件即可得到结果。

  • 检测结果:

    • 攻击者IP:

      19.220.251.87
      200.152.141.106
      237.205.156.233
      18.100.48.86
      
    • 攻击发起时间:2019-01-25T20:29:37.010896+0800-2019-01-25T23:49:27.633018+0800,2019-01-26T00:22:01.672532+0800-2019-01-26T00:50:11.665267+0800

    • 涉及域名列表: 共2024个域名

DNS Amplification Attack

  • 放大攻击(也称为杠杆攻击,英文名字DNS Amplification Attack),利用回复包比请求包大的特点(放大流量),伪造请求包的源IP地址,将应答包引向被攻击的目标。对于DNS服务器来说,只需要抛弃不是自己发出去的请求包的应答包即可。从测试角度来说,向被测试服务器,发送大量的回复包,看是否被丢弃,同时观察此时的CPU利用率是否有急剧的上升即可。

  • 攻击特征:

    • 通过递归查询从而放大流量,因此recursion=1,ANY参数。
    • 要求返回包远远大于发送包,一般返回包的要求大于2000。即dns.rr.udp_payload_size>=2000。
  • 检测逻辑:

    魔改suricata DNS规则库,然后处理一波输出即可。

    alert udp any any -> $HOME_NET 53 (msg:"ET DOS DNS Amplification Attack Inbound"; content:"|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1|"; dept      h:10; offset:2; pcre:"/^[^\x00]+?\x00/R"; content:"|00 ff 00 01 00 00 29|"; within:7; fast_pattern; byte_test:2,>,4095,0,relative      ; threshold: type both, track by_dst, seconds 60, count 5; classtype:bad-unknown; sid:2016016; rev:8; metadata:created_at 2012_12      _11, updated_at 2012_12_11;)
    

    suricata检测出的结果不全,可通过wireshark过滤

    Dns.flags.response==0 && dns.qry.type==255 && dns.rr.udp_payload_size>=2000 && dns.flags.recdesired==1
    
  • 检测结果:

    WX20190309-212125

    检测出结果:

    175.222.102.169 → 188.141.167.218

    127.130.104.152 → 187.199.129.12

    105.191.150.205 → 70.85.232.160

    这里要忽略那些反射放大长度过大的攻击请求,以及refused的数据包。

DNS子域名枚举

检测比较粗略,结果估计还需要进一步分析。

  1. DNS子域名枚举主要用于暴力枚举子域名信息,方便后期进行深入攻击。

  2. 检测逻辑:
    1. 检测所有domain信息,观察是否有对某个域名的枚举现象。而且枚举现象在时间内进行。
    2. 提取了所有domain信息,明显有子域名枚举攻击。
    3. 短时间内同一个ip对一个domain进行枚举
  3. 检测结果:

    1. 攻击者IP:

      144.202.64.226

DNS tunnel

  1. DNS Tunneling,是隐蔽信道的一种,通过将其他协议封装在DNS协议中传输建立通信。因为在我们的网络世界中DNS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服务,所以大部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很少会过滤DNS流量,这就给DNS作为一种隐蔽信道提供了条件,从而可以利用它实现诸如远程控制,文件传输等操作,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DNS Tunneling也经常在僵尸网络和APT攻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  2. 检测逻辑:
    • 提取了所有的domain信息,查看domain信息。隧道在domain有明显特征。
  3. 检测结果:
    • 基本无DNS tunnel信息。

Nsec 枚举

给答案之前没发现的类型。

  • 这个攻击可以参考之前写的博客:https://mo-xiaoxi.github.io/2017/11/05/EISCTF/#214–nsec%E8%AE%B0%E5%BD%95

    简单来讲,就是攻击者利用NSEC能获得下一条数据的信息,来重复获取下一个dns记录,从而达到泄漏的作用。

  • 检测逻辑:

    • 获得所有Nsec类型的DNS记录

    • 攻击者IP、攻击发起时间、枚举使用域名列表

    •  tshark -r q1_final.pcap   -Y '(dns.resp.type == 47 and dns.flags.response == 1)' -T fields -e frame.number -e frame.time -e ip.dst  -e ip.src -e dns.qry.name -e dns.resp.type -e dns.resp.name
      
  • 检测结果:

    • 攻击者IP:175.222.102.169(失败)、105.191.150.205(失败)、6.116.183.244(成功)
    • 时间:Jan 25, 2019 22:30:34.573890000 CST
    • 域名列表: d1a4.cc(失败)e24561.com.cn(成功)

收获

  1.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,学到了很多,值得记录。

    • 大数据包Pcap的分析与处理。较大的Pcap包将无法通过wireshark直接分析,需要借助其他命令行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。
    • 通过统计工具分析整体Pcap包流量状况,TCP/UDP占比、重传率、解析服务器IP统计、规则过滤器等等。通过各类统计分析,大约估计整体流量状况。
    • 细化DNS攻击分析,更细化地了解了各类DNS攻击的攻击方式、检测方式,并通过此次机会学习了一波Snort和Suricat的使用。
  2. 看了后续大家提交的WP,还是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思路。

    1. 大机器直接wireshark分析;
    2. 专业数据清洗流;
    3. 通过时频图进行分析;
    4. 通过每日评分系统,侧信道确定答案;
    5. ….

    等待大家后续自行分享了,这里就不再叙述。

  3. 希望大家在这场比赛中有所收获!:)

参考

  1. https://www.securitynik.com/2014/05/analyzing-dns-zone-transfer-both.html
  2. https://github.com/eldondev/Snort/blob/master/rules/dns.rules
  3. https://www.securityforrealpeople.com/2015/01/detecting-malware-through-dns-queries.html
  4.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liun1994/p/6142505.html
  5. https://github.com/pevma/rule2alert
  6. http://www.kaiyuanba.cn/content/network/snort/Snortman.htm
  7. http://www.tutorialspoint.com/articles/configuring-dns-server-for-secure-only-dynamic-updates
  8. https://social.technet.microsoft.com/Forums/ie/en-US/989e0771-1d6f-4711-bfce-f082ce77b5d9/dns-secured-v-insecure-dynamic-updates?forum=winserverDS
  9.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90bb1f200101iazl.html
  10. https://yq.aliyun.com/articles/396578/
  11. https://eprint.iacr.org/2010/115.pdf
  12. 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ublication/221655355_A_Security_Evaluation_of_DNSSEC_with_NSEC3
  13. https://docs.infoblox.com/display/NAG8/Detecting+NXDOMAIN+Attacks